VALSE

查看: 6946|回复: 0

“视觉研究的前世今生”后记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3-26 20:59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我非常高兴能在新年前写完了“视觉研究的前世今生”,安安稳稳睡了几天好觉,不用担心写不完就挂了,对不起30年的功夫。也感谢科学网诸位网友的抬爱,人气不错,(上)(中)(下)三篇加起来有11000多点击率,还不算转到各个网站,博客,微信里的,这对于一部放在科普类的科学史纲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成绩。大家提了不少中肯的意见,我准备有时间就整理出版,修改错误,加上参考文献,补齐插图。文献没有加上去,是因为太多,加上去可能比正文还长;(中)(下)没有图是因为我不习惯科学网的排版,放上就乱了,努力了很多次不成功后就不放了。
百度有个贴吧对我这个小作品有个讨论,很有意思。我非常喜欢历史,从来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,历史研究不仅对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重要,对自然科学研究者也十分重要,科学史决不是古人愚蠢言论大暴尸,我自己写这篇小册子是有这么一些体会:
1.一些第一流的发明往往不是当时第一流的知名学者做出来的,而是新手和外行误打误闯出来的,比如惠斯顿发现立体视觉,就是因为他不是当时的心理学家,不是专门研究视觉的,牛顿说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看得更远,但专门从事视知觉研究的科学史家J WADE 却在评论惠斯顿发现立体视觉时说,几千年来多少人看到过视差引起立体视觉现象,只有惠斯顿发明了实体镜,不是因为他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得更远,而是因为他是个外行。
Julesz 设计出RDS更是因为他没有心理学的训练,不知道当时的视觉理论认为识别前于立体视。所以才能设计出RDS改变了错误的主流理论观点,让学术界知道立体视觉前于识别。科学史中反应的这些事实其实是有理论依据的。
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未知的自然,社会规律的探索,尤其是基础研究,结论是未知的,是一种广义的搜索,可行的途径千千万万,谁也不知道那条通往目的,那一条走入死胡同。在计算机科学中有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叫数据结构。数据结构中有两种常用的线性结构,一种是队列,操作规则是先进先出(First In First Out缩写为FIFO);另一种是堆栈,操作规则是后进先出(last In First Out 缩写为LIFO)。另外有非线性结构的树。在计算机中重要的运算之一就是检索,而在树中检索就是从根节点到该记录节点的路。从这些基本结构,很容易就能想到,要得到正确的答案,不是越深入越好一旦走错了,受习惯思维的束缚,出不来结果就离真理更远。所以一些重要的发现反而是新手和外行做出来就是这个道理。80年代计算机视觉理论界20多年陷在MARR的3D重建理论中出不来,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2.科学发现需要安定稳定的环境,恶性竞争会把第一流的科学发现掐死在摇篮里。换句话说有一个稳定的饭碗,宽松的环境比高奖励高压力更能出成果。Julesz设计出RDS后第一篇论文没有为权威杂志接受,还为当时的光学权威O gle打压。但是他的老板BELL实验室的顶头上司没有因此开了他,而是让他发在实验室的期刊上.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才出现了。
  现在没有基金就出局的现实,实际上会扼杀一些一流的成果,我现在认为为什么前30年有陈景润,有牛胰岛素,青蒿素,有坤治疗白血病的重大发现,就是因为当时科研人员虽然工资不高,但稳定,换句话贫穷的贵族比拼命的白领更容易出大成绩,太功利了,压得太狠,实际阻碍科学发展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Vision And Learning SEminar

GMT+8, 2024-11-21 21:57 , Processed in 0.021812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